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近日聚会,一些朋友要我谈谈形式逻辑问题上币条件。我觉得,进行思想启蒙,工具理性比较容易被忽视,而工具理性中的关键则是逻辑问题,尤其是最基础的形式逻辑。在形式逻辑中,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问题我谈起来比较有把握,或许能讲得通俗易懂。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是针对结果而言,是因果链条中的原因上币条件。逻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果关系。什么是必要条件呢?用严谨一些的表述是:“无之必不可,有之未必行。”举例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对于“炊”而言就是必要条件——无米肯定做不出饭(当然这个“米”是广义的,泛指食材),即使有了米、面这些食材,还要有火、水、炊具等其他东西。
许多人往往容易把必要条件当做决定性因素,其理由就是,没了这个东西你肯定不行上币条件。但是这些人没想到,有了这些东西就一定行吗?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上币条件。金钱对于幸福而言也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决定性条件。所以我们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下面这个例子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南方某城上币条件。某甲是生活在该城的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上世纪80年代初期,某甲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不超过百元,生活虽不算富裕,但那时物价也低,温饱有保障,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也算幸福。后来某甲下海经商,结果迅速发财了,算得上是当地的富豪之一。然而,有钱之后某甲开始放纵自己,在外面包养情妇。妻子知道了,于是也学样,养起了情夫。夫妻二人只顾自己快活,忽视了教育孩子,以为给孩子钱就是爱护关心孩子,结果这个儿子在外面吃喝嫖赌,还染上了毒瘾。最后,这个曾经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夫妻离婚,儿子也因吸毒过量死亡,可谓“家破人亡”。某甲后来每忆及此都后悔地说,我怎么就没想到钱还会杀人呢?
刚刚说的是必要条件,那么充分条件呢?所谓充分条件是这样的,“有之必可,无之未必不可”上币条件。桥对于过河而言就是这样的充分条件。有桥肯定能过河,无桥我还能用其他方法过河,譬如乘船、游泳等。那么能不能把充分条件当做决定性条件呢?也不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种情况下,东风是充分条件,但还不是决定性条件。因为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没有东风这个条件,我还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东风。
我们通常所言的决定性条件,从形式逻辑来说,应该是“充要条件”——既必要又充分的条件上币条件。或言,单独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对于结果而言都算不上决定性条件,只能算作“半决定”——制约。也就是说,两个事物发生联系、相互作用,按照其对结果作用的强弱程度而言,可分为决定(最强)、制约(中等)和影响(最弱)这么三个等级。决定和制约都使结果发生了改变,影响则没有改变结果,不过是让结果增加了开支、成本。譬如我从甲地到乙地,天气条件不好,不会改变我这次行程的结果,却增加了我耗在路上的时间。
说到这里,有一位朋友提出,能不能谈谈人类历史上一些荒谬的事,其发生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上币条件。那些荒谬的事的发生肯定有原因,有原因就有必要与充分条件。
其必要条件是傻子多,多到什么程度?起码占比达80%以上上币条件。那么其余的20%是什么?或许是呆子、疯子。那么充分条件呢?我以为是占人口极少数的骗子,比例可能是千分之几、万分之几。一大群傻子遇上一小撮骗子,于是那些荒谬的事就发生了。
有人会说骗子实际上也是必要条件,因为不是任何社会有了骗子都会发疯的上币条件。我同意这个判断。我认为这两个必要条件共同构成充分条件,或称充要条件。
所谓的骗子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言的克里斯玛(charisma)型领袖,一种具有非理性的魅力性的先知类型的人物上币条件。这种人往往在一群未经现代性启蒙的社会里具有如大神半仙一般的声望,譬如希特勒、墨索里尼等。那么他们是骗子吗?肯定是,至少从后果来看,他们是。至于这些克里斯玛型人物承认不承认自己是骗子,并不重要。
评论